会员宋伯军

2022-04-11

宋伯军照片3.jpg

宋伯军,字林翰,宽博斋主,1960年生。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,后入中国政法大学深造,研究生学历。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楹联学会会员、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数字电视《国学频道》董事局常务副主席、北京城市学院客座教授、中联国兴书画院驻会副院长兼执行秘书长等职。

幼承家训,习字绘画弹琴。书法以其父及外祖父为启蒙老师,锻造其书法“筋骨”;后拜著名篆刻家、书法家马俊明为师,专门研习篆书。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、全军、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展览展示活动,多次获奖。其作品也曾走出国门,在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法国、匈牙利、意大利等国家展览、展出,其小篆作品《望岳》为韩国国会委员长李明洙收藏。

2005年3月,由中国秦文研究会主办的“首届翰墨飘香诗书画联展上”,篆书对联获得一等奖。  

2015年9月,篆书作品在“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中展出。

2017年4月,在 中法建交53周年之际,经邮票艺术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审核,入选“中法建交53周年邮票人物”,成为法国邮票上的华人艺术家。

2018年4月与著名艺术家唐国强、著名央视主持人、书法家赵保乐等书画名家一起东渡日本,在日本东京中日文化交流中心举办“笔墨真情”书画展。

2018年6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《梨园闯关我挂帅》节目录制并成为该栏目特约书画家,同时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、中国戏曲学院、中国广播艺术团授予“国粹文化传播使者”称号。    

2018年12月,受邀参加“中国·新加坡·马来西亚书画名家巡回展”,篆书作品“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”获得金奖,新加坡政府颁发了“新中文化特使”荣誉勋章。

2019年戊戌春节荣膺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展播华人艺术家。

2020年3月,人编国家级文化类核心期刊《文化月刊》。

2021年3月,人编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《艺术市场》。


宋伯军的艺术求索之道

/西陵


    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提出了“一万小时定律”,即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。有人进行了换算,如果每周五个工作日,每个工作日工作八小时,那么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。
    然而,在艺术领域,五年可能只是瞄窥门径而已。真正的艺术家,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。

   恒其德
   宋伯军对艺术怀有强烈而执著的热情,书法、绘画、诗词、音乐皆有造诣,而对书法情有独钟。宋伯军出身书香门第,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诗书传家,祖上更出过翰林。宋伯军也因此很小就拥有了一个字--林翰。这既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。而对于宋伯军来说,这更是一种责任。

    宋伯军自幼接受严格的书法基本功训练。别的孩子放学做完作业就去玩耍,而宋伯军回到家看见的却是墨已经磨好,纸笔已经摆好,不完成固定的训练量是没机会玩耍的。儿童宋伯军对此相当苦恼,反而对打扬琴乐此不疲,或者因为绘画习作得到夸奖而喜笑颜开。

    万事开头难,而坚持会产生奇迹。日复一日的练习逐渐成为-种习惯,点点滴滴的积累最终在笔墨上显现。一旦笔上功夫有了用武之地,儿时的苦恼就会转化为感激和庆幸。

    参加工作以后,书法这门艺术发挥了很多实用功能,给宋伯军创造出更多发展空间。出板报、写材料、搞宣传,文章屡屡见诸报端,书法功底让这些工作锦上添花,这也加深了宋伯军与书法的缘分。他开始有意识地去研究、参悟,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,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学贵有恒,有恒心者,必能有所成就。

   尽精微
   工作忙、没时间,往往被许多人作为不能去追求自己心仪之事的理由。宋伯军的艺术求索之路或许能给我们启发。

    宋伯军并非专职的文艺工作者,平时的本职工作十分繁忙,正如大多数普通人一样。他的过人之处在于,能够在工作和艺术追求之间取得平衡,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实现艺术的精进,以至于在退休之后,很多老同事才发现自己的身边竟然隐藏着-个艺术家,并惊呼为华丽的转身。其实,对于宋伯军来说,哪里有转身呢,他心中一直高悬着艺术理想,时时刻刻都在面朝目标默默跋涉。

    宋伯军表示,运用之妙存乎心,只要你真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,你无时无刻都能有所领悟。看到别人的字,就能与自己的字进行比较,取长补短,不断提升自己。因为心上有事儿,即便闲坐片刻,也会不自觉得用手在衣服上点点画画,不必非得摆开笔墨纸砚正襟危坐地去写。古人俯仰天地,观鸟兽之文,远取诸物,近取诸身,而作八卦,此所谓外师造化。唐朝的张旭见到公主与担夫在羊肠小道上争道的情景,而领悟到书法上结构布白、参差迎让的方法;又从剑器舞中感受到飘忽多变的狂草书法神韵,从而令其书法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革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有心人”有了这种精进之心,何愁没有时间?

    正因为有这种学而不厌的态度,宋伯军才能够在工作之余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,遍临李斯、李阳冰、邓石如、赵之谦、吴昌硕、吴大徽、徐三更等人的帖子,在篆书方面博采众长,最终自出机抒。他多年以贯之,在篆书艺术上不断精进勇攀高峰,也是出于这份至诚之心。

    沉醉于篆书的对称美、流线美,又认识到篆书对于中国汉字、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,宋伯军放弃了其他书体,专攻篆书,并且心心念念要推广篆书。为此,不仅继续精研笔墨的干温浓淡,而且积极利用微博、抖音等大众媒介去传播书法,让更多人了解篆书。一颗年轻的心,着实让后辈汗颜。

   致广大
   书法艺术讲究张弛有度收放自如,人生亦如此。宋伯军可谓深得缓急进退之道。

     基于书香世家的崇文传统,宋伯军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启蒙,在绘画、书法和音乐等诸多领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绘画不仅学国画,还进行了西方美术基本造型训练,并和老师--起出版过连环画。音乐以扬琴门,建立了扎实的乐感,曾经为了临时救场,从未打过架子鼓的宋伯军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进行突击学习,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。

    知道得越多,越知道未知的广大。博学多才的宋伯军,自称宽博斋主,既是表明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心胸宽广、淡泊名利,也是在艺术方面要放宽眼界、兼收并蓄。因此,即便已经退休,他还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不仅开始研究古琴和柳琴,还从抖音上购买了指琴,足见“宽博”并非虚名。

    当然这些新的领域,只是拓展自己的兴趣边界,而并非要精通到什么程度。相反,宋伯军还有意识地对深入研究的领域进行收缩相聚焦。如今他不仅不再画画,即便书法,也专攻篆书。只因他最钟情于篆书,立志不但要在篆书书法上不断精进,有所成就,要向大众推广普及。

    有舍才有得,如果没有主次,只放不收,必然团固吾枣,芜杂不精。古语云惟精惟一, 只有在一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建树,才能在能人辈出的艺术界立稳脚跟。另方面,宋伯军认为一通百通,如能吃透个领域,所得到的艺术领悟也能迁移到其它领域,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。所以精是博的根骨,窄是宽的门径。

   苍天不负有心人,得益于多年笔耕不辍,宋伯军的书艺才德声名日隆,传播日益广泛,曾多次出访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及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并交流办展,其优秀作品荣登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,小作品《望岳》被韩国国会委员李明诛收藏。

  尽精微而广大,以初心为原点,螺旋式上升,这就是宋伯军的艺术求索之道。

繆篆作品:《太和保元气 景行在高山》138x68cm.JPG

繆篆作品:《太和保元气 景行在高山》138x68cm

,小篆作品 《爱我中华 祖国万岁》138x68cm.jpg

,小篆作品 《爱我中华 祖国万岁》138x68cm

大篆作品 临吴昌硕《石鼓文》138x68cm(1).jpg

大篆作品 临吴昌硕《石鼓文》138x68cm(1)

大篆作品:刘禹锡诗《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》138x68cm.jpg

大篆作品:刘禹锡诗《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》138x68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贺 《马诗选》68cmx68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贺 《马诗选》68cmx68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》68cmx138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》68cmx138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观海听涛》48cmx168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观海听涛》48cmx168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花好月圆人寿  时和岁乐年丰》镜心  50cmx50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花好月圆人寿  时和岁乐年丰》镜心  50cmx50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寿》68cmx138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寿》68cmx138cm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唐李白诗清平调》68cmx138cm.jpg

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《唐李白诗清平调》68cmx138cm

小篆作品 《宁静致远》规格:68x138cm (2020年创作) (1).jpg

小篆作品 《宁静致远》规格:68x138cm (2020年创作) (1)

小篆作品 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180x98cm.jpg

小篆作品 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180x98cm

小篆作品 毛泽东诗词《沁园春·雪》规格:98x180cm.jpg

小篆作品 毛泽东诗词《沁园春·雪》规格:98x180cm

小篆作品:《和》68X68cm.jpg

小篆作品:《和》68X68cm

小篆作品: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245X68cm.jpg

小篆作品: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245X68cm